数控加工为何要用机床测头?
2025-08-26
一、核心价值:解决数控加工的 “精度与效率矛盾”
数控加工的核心需求是 “按程序精准生产”,但实际加工中,多种因素会导致 “程序设计值” 与 “实际加工结果” 出现偏差。机床测头的核心作用,就是实时检测偏差、反馈修正,让加工过程始终 “可控、精准”,同时避免因 “离线检测返工” 浪费时间和材料。
1. 工件装夹找正:消除 “定位偏差”,避免批量报废
数控加工前,工件需固定在机床工作台上(即 “装夹”),但人工装夹无法保证工件的 “实际位置” 与程序预设的 “理论坐标系” 完全重合 —— 可能存在轻微偏移、倾斜或旋转,若直接按程序加工,会导致工件尺寸超差(比如孔位偏斜、外形错位),甚至批量报废。
机床测头的解决方案:
自动找正坐标系:测头通过接触工件的基准面(如侧面、端面),采集多个点的坐标数据,机床系统会自动计算出工件的 “实际位置偏差”,并实时修正加工坐标系(将理论坐标系与实际位置对齐)。
替代人工找正:传统人工找正需用百分表、千分尺反复调试,耗时 10-30 分钟 / 件,且精度依赖操作工经验;测头找正仅需 1-2 分钟,精度可达 0.001mm 级别,且无需人工干预。
2. 加工过程检测:实时监控 “尺寸精度”,减少返工浪费
传统数控加工是 “盲加工”—— 按程序完成后,需将工件取下送到质检室用三坐标测量仪检测,若发现尺寸超差(如孔径偏小、台阶高度不够),需重新装夹、调整程序再加工,不仅浪费时间(往返装卸 + 检测需 30 分钟以上),还可能因二次装夹导致新的偏差,甚至直接报废工件(如材料为钛合金、不锈钢等高价材料时,损失极大)。
二、延伸优势:推动数控加工向 “自动化、柔性化” 升级
除了解决精度和效率问题,机床测头还是数控加工向 “无人化、柔性生产” 转型的关键支撑,尤其适合批量生产、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场景:
适应多品种切换:当加工不同型号的工件时,无需重新调整工装或人工设定坐标系,测头可自动识别工件型号并完成找正,切换时间从 1 小时缩短至 5 分钟,满足 “柔性生产” 需求(如汽车零部件厂多车型共线生产)。
支撑无人化加工:在 “lights-out manufacturing”(关灯工厂)中,机床需 24 小时无人值守加工,测头可自动完成 “工件找正→加工中检测→刀具监控→成品检测” 全流程,无需人工干预,确保夜间加工的稳定性和合格率。
数据追溯与分析:部分高端测头可记录每次检测的尺寸数据(如偏差值、检测时间),并上传至 MES 系统(生产执行系统),便于追溯每件工件的加工过程,同时通过数据分析优化加工参数(如调整切削速度减少刀具磨损)。

版权所有 江苏源铼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Copyright © 2019-2020 All Right Reserved. 苏ICP备19037983号-1  苏公网安备 32060102320901号 技术支持 万嘉科技 网站关键词:测头 对刀仪